“我奔小康了”



特约记者于洋霍永祥本报记者廉红陈骁

  “记者同志,你们这是第四次来我家了,向你们报喜了,我家已经脱贫,我奔小康了!”

  3月26日上午,走进肇东市宋站镇合胜村前孙家屯贫困户宋兴玉家,他满面笑容地把记者一行迎进院。

  64岁的宋兴玉红光满面、身板挺直,记者眼前浮现出4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一脸愁容,眉头紧锁。从那时起,记者先后3次来到他家,目睹了他家在当地领导和帮扶部门的帮扶下,从一贫如洗到一步步摆脱贫困的变化。

  “备春耕的物资我都备好了,只等天气暖和下地了。”宋兴玉指着院子里堆着的一垛化肥。

  红盖黄墙的住房旁边一栋新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拉开门入户,看见地上堆满了水泥、板材等,“等种完地有工夫装修就搬进来了。”老宋说。

  2017年,他家的老房子经过整修有了新模样;2018年,享受扶贫政策盖起的新房,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

  小院,清扫得干干净净,芦花鸡、大白鹅、小白鸭在空地撒欢,米仓里装满了玉米粒。

  “年前大鹅一只就卖了80元,挣了3000多元,还剩几只下蛋。”

  2016年9月份,时任肇东市委书记的李元学包扶这个村包括宋兴玉家在内的3户贫困户,为他们每户买了两头种母猪,肇东市交通运输局、农村信用社、肇东市电视台3个单位包扶宋兴玉家,也为他家买了两头种母猪。村上的技术人员上门传授科学饲养技术,跟踪服务按时防疫。

  “你家的扶贫猪养得咋样了?”记者问。

  “非洲猪瘟”前我卖了,挣着了,一点没糟净。”

  聊起去年的收入,宋兴玉掰着手指算:“种地、养鸡鸭鹅猪、小园子,收入3万多元。”

  他说,今年猪行又好了,打算用扶贫贷款养猪,流转一些土地,加上自家的,共50亩地,种玉米,饲料就出来了,日子越来越好。

  临别时,宋兴玉指着墙上立着红底白字的扫黑除恶的宣传牌自豪地说:“我现在是村扫黑除恶村组织机构的联络员,大家伙帮我脱贫了,我也要为社会做点事儿出点力。”


上一篇:工信部:加速推进焦点技能冲破,把握一批杀手锏技能

下一篇:西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