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新冠肺炎首例死亡病例 39岁男子心脏骤停惹关注
【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文思敏 记者 高昱 赵今朝)2月4日,香港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死者是一名39岁男病人,今早病情突然恶化,因心脏骤停而离世。截至记者发稿时,香港已有17名新冠确诊患者。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在记者会上称,该患者1月31日入院,情况较为稳定,主要症状是呼吸不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近两日呼吸不畅情况加重,今早6点突然心脏停跳,经抢救无效于2月4日上午10点左右宣告死亡。
刘家献称,因其病情突然恶化,医院尚不清楚他的死因,现已提交死因裁判官跟进调查。
据卫生防护中心此前通报,这名病人从1月29日起出现肌肉痛,1月31日开始发烧,并于当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他有武汉旅行史,曾于1月21日乘搭高铁由香港到武汉,并于两天后从长沙南站乘坐高铁返港。
刘家献向财新记者表示,该病人患有糖尿病,但一直都有服药。且考虑到患者年纪较轻,入院时自述此前没有心脏病史,当时也没有考虑可能出现心脏病。不过该患者入院后,一直有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
财新记者翻查国内各省市关于新冠肺炎病例通报,亦发现有青壮年新冠肺炎患者因心脏问题过世的病例。
湖北省卫健委1月24日的通报显示,一名36岁李姓男子因心脏骤停而去世,通报显示他并无慢性病史,这也是如今已披露的年龄最小的死亡个案。
通报显示,1月9日,李某因发烧且乏力持续三天到医院求诊。入院时,李某胸部X光片显示双肺感染、白细胞升高,当时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院方对他采取了输氧、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疗手段。不过,在入院14天后,即1月23日午间,李某突然心率减慢,出现心跳停止、血压下降症状,后因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2月3日,在重庆的疫情通报中亦发现类似案例:1月24日51岁的男患者黎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该患者有多项基础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陈旧性肺结核、乙肝等,化验结果显示其心肌梗死特异性指标高。2月2日午间,黎某心率突然下降,血氧饱和度猛降至38%,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截至记者发稿,全国共有20522名确诊新冠患者,426名死亡个案,其中有414例均来自湖北省。不过,自1月26日起,湖北省已不再公开死亡病例的详细情况,因此无从得知是否还有更多青壮年死亡病例。
一位赴武汉支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北京临床医生向财新记者透露,他经手的不少病例,在发病初期,只有发热、无力等较轻微症状,但到第二周,大约有15%-20%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快速发展成重症。
他表示, 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病人的多个脏器都会出现问题,其中比较有共性的是尤为明显的心肌损伤,部分危重病人的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指标甚至可达心梗病人的十倍,而这是他17年前在救治SARS病人时没有观察到过的。此外,还有不少危重症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显示其泌尿系统也遭到攻击。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表示,肌钙蛋白指标如此之高,意味着患者心肌损伤已经非常严重,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和肾衰竭等多器官受损究竟是由于新冠病毒自身毒性导致,还是病毒侵害机体导致其他病菌进入出现这些并发症,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过,多项研究已经证明,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S-蛋白与人的ACE2(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详见财新网报道“警讯:研究指武汉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机制与SARS类似”)。从病毒学角度来说,ACE2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在心脏和肾脏中高度表达,一位病毒学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如果病毒在人体内能有通路,即病毒在患者体内可扩散到肾脏和心脏,也是可能攻击这些器官的。
如果重症病人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此前,SARS主要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对于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医院可以使用ECMO,即俗称人工肺进行对症治疗,而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率极高,难以治疗。
驻香港实习记者赵佐燕对此文亦有贡献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新冠肺炎防疫全纪录(实时更新中)
下一篇:2018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点评:新兴行业企稳回升,传统行业关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