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增长6.5% 山东公布今年经济社会主要目标



2018年是山东的“动能转换年”,全省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以新旧动能转换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影响,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腾笼”与“换鸟”有序衔接,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更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近日,省发改委制定了《山东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主要预期目标包括:

(一)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主要考虑:一是2019年形势更为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宜实事求是安排增长预期目标。二是据测算,我省“十三五”后两年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8%,就能够完成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增长6.5%左右,可以实现提前一年翻番。三是计划目标比2018年调低0.5个百分点,可以为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在“稳”的基础上引导各级更加注重做好“进”的文章。四是我省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投资前景,经济发展潜力、韧劲和回旋余地较大,有能力支撑6.5%左右的增长。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因此在安排今年预算时应适当留有余地,盘子不宜打得太满。考虑到这一因素,财政收入计划安排5%以上,同时提出“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的要求。

(三)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市场主体增势良好、服务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等积极因素不断积累,6.5%左右的经济增长能够提供110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保持就业稳定的基础较好。

(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保持高位,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并向下游传导、服务类价格保持较快上涨等新涨价因素较多,输入型和结构性涨价因素并存,物价水平整体处于上涨区间。但是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决定了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有望延续温和上涨态势。预期目标确定为3%左右,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也预留了一定调控空间。

(五)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货物和服务贸易稳中提质。今年的需求形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投资形势将保持总体稳定,随着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有望实现企稳回升;消费是个慢变量,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外贸的不确定性最大,进出口能够保持稳定也是不容易的。

(六)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我省将持续深化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预计三次产业比例将调整为6∶43∶51,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首次超过50%,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形成。

(七)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5%左右。2018年我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8%左右,接近上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今年达到2.55%左右,意味着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

(八)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带一路”参与度保持前列,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0%左右。提出这组指标,主要是为了体现持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方向,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

(九)“四新”经济增加值和“十强”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提出这两项指标,主要考虑体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导各地加大对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工作力度。考虑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统计核算制度正在完善,只作定性表述。

(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以上。将城乡居民收入目标确定为7%和7%以上,一方面增幅超过生产总值增幅,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发展导向;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有利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围绕主要预期目标,2019年山东将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一)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全面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推动存量变革。全年再压减煤炭产能162万吨。推进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烟台万华乙烯项目建设,完成东营威联芳烃、昌邑化工和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日照、临沂临港钢铁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向高端装备和高端产品转化。加快推进增量崛起。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布局建设一批重点数字园区,扎实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智能制造带动提升等重点行动,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发展个性化定制、云制造、分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三核”引领作用,支持济南市及动能转换先行区、青岛市和烟台市,在量子通讯、健康医疗、数字经济、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以及核电装备、虚拟现实等领域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标志性大项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增10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20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筹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济南国家级创新中心。出台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的政策措施,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培育30个左右省级创新共同体,构建“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全要素集聚的创业创新高地。

(二)持续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夯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支撑。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以内需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稳定的拉动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首批450个重大项目库优选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试点示范项目、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济南LNG、青岛LNG二期工程等重大能源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外热入济”。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围绕落实“1+1+5+N”各项政策规划,以“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为抓手,聚焦聚力“五个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增农业“新六产”示范县20个,示范主体260家。实施好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集中建设4大风貌区、布局建设10条风貌带、培育300个美丽村居建设示范村,提升乡村内涵品质。

(四)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厚植经略海洋发展新优势。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以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为重点,聚焦十大行动,加快实现向海图强。

(五)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紧紧盯住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着力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推出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优化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启动“亩产效益”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

(六)深入拓展开放合作广度深度,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一批各类境外园区。对接融入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加强与德国、法国、英国等合作,扎实推进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园区建设。选择30个县(市、区)开展外贸转型升级试点。

(七)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安全稳定发展新局面。紧盯关键领域风险点,坚持重心前移、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稳步实施棚改旧改,争取国家扩大对我省棚改专项债券发行额度支持,年内完成1995年前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90%以上。

(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扎实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生态山东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强环境突出问题综合防治。

(九)不断提升统筹融合水平,拓展协调发展新空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和军地协调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共赢发展格局。

(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全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精准脱贫兜底线。盯紧“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弱残”,深入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实施好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三大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发挥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夯实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的脱贫成果。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外迁安置社区主体工程和新建村台建设,筑堤保护工程全面开工。推动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建、改扩建2000所以上幼儿园,新增学位50万个。


上一篇:曾欣要求努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稳定社会环境

下一篇:上海交大助力女性投身科研、参与社会服务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