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导案例(2)



本案是律师协助企业申请法院在线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两建材公司向丰台法院起诉后,受疫情影响原定的现场调解无法如期进行,如推迟调解,两建材公司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不仅影响职工工资发放,还将影响两建材公司复工复产,涉及两公司生存发展。王昊律师提出在线调解建议并得到法院采纳,帮助企业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缓解了两公司资金压力,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员工稳定的同时,也为两企业后续复工复产提供了资金保障,帮助两家企业渡过难关。

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案例之六

法律咨询帮助小微企业防范融资风险

【关键词】融资风险 网络诈骗

【案情概况】

2020年2月18日,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张绍明律师接到江女士法律咨询。经了解,江女士经营的一家小微企业准备复工复产,急需10万元资金周转,但受疫情防控影响,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正当她为资金发愁时,在QQ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解决融资困难,上海某公司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于是江女士通过网络平台签订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申请网络贷款3万元。当江女士准备按照该公司要求缴纳10%手续费时,又收到该公司来电,表示如其在该公司银行账户存款2万元,信贷额度可提高至20万元。江女士感觉不对,拒绝支付款项,对方公司遂通过电话和短信威胁,声称江女士未按约定汇款构成犯罪。

张绍明律师接到江女士咨询后,认真审查了手机截屏资料,并综合其近期收到的多个类似咨询,初步判断是网络金融诈骗。张律师立即告知江女士不要向对方支付任何款项,同时通过微信发出风险提示,详细分析网络诈骗的惯用手段、识别方法、社会危害以及可能涉嫌的刑事犯罪等,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一提示在微信群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阻止了另1位男士汇款。

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贵州贵遵律师事务所紧急编发《企业老板需注意:复工复产后网上骗子多,资金紧缺要当心网贷诈骗》文章,在律所官方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上发布,提示中小微企业谨防网络诈骗,防范融资风险。

【案例评析】

本案是律师通过法律咨询及时发现并帮助小微企业防范网络诈骗风险的案例。目前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些中小微企业急需资金周转,但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实施金融诈骗。本案律师通过法律咨询,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防范融资风险,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小微企业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案例之七

帮助破产企业依法恢复生产经营

【关键词】破产企业 资产处置 防疫物资生产

【案件概况】

上海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上海市金石律师事务所担任其破产管理人。疫情期间,该所马晓旻律师发现该公司有库存的35万只医用一次性口罩,立即向法院申请紧急处置该批口罩并获得许可。为严格依法处置债务人资产,金石所连夜制定《口罩资产紧急处置方案》,根据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通过的“非现场表决”决定,于1月22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将《方案》送达70名有表决权的债权人及其他债权人征询意见,并在当天完成表决。《方案》通过后,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依法稳妥紧急处置了35万只医用口罩。

同时,为充分利用该公司生产条件服务疫情防控大局,马晓旻律师团队着手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金石所积极寻求引入新的合作方,通过综合考虑资金保障能力、生产经验匹配度等因素,最终确定某食品生产集团为复工复产合作方,研究制定了合作方案;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该公司逐一落实各项复产要求,会同合作方用最短时间完成设备修复调试、员工招聘培训、原材料采购、厂区疫情防控等工作。金石所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就公司复产决定征询债权人意见并获得所有债权人同意。2月10日,法院作出决定,准许该公司恢复口罩生产线,2月11日第一批生产原料入库,2月12日生产线试运行,2月13日正式恢复生产,金石所仅用10天就完成了该公司医用口罩生产线的复产工作。

【案件评析】

本案是律师帮助破产企业紧急处置防疫物资并恢复生产经营的案例。35万余只库存口罩紧急处置,属于债务人重大财产处分行为,虽然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本案律师坚持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确定的“非现场表决”方式通过了资产处置方案,依法快速处置了库存防疫物资。同时,本案律师事务所认真履行破产管理人职责,加强与法院、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债权人、股东、企业职工等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引入新的合作方,依法履行复工复产程序,既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也盘活了破产企业资产,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了“多赢”。

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案例之八

协助防疫物资企业依法解除财产保全

【关键词】防疫物资 解除财产保全

【案件概况】

北京某制药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公司”)与上海某药业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因《项目合作协议》发生纠纷,北京公司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海公司以同一事实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年2月14日,北京公司紧急联系北京市威正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称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据上海公司申请,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了北京公司的银行账户。北京公司因具备洁净车间,疫情期间被政府确定为防疫口罩定点生产企业,其公司账户需接收应急资金用于采购生产设备、原材料进行生产,情况十分紧急。威正所得知到上述情况后,立即组织律师进行法律论证,提出解决方案。2月15日,威正所牛宏洋律师协助北京公司向昌平区人民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材料,将北京公司被确定为防疫口罩定点生产企业以及账户被冻结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紧急反映给两家法院。2月17日,牛宏洋律师协助北京公司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将案件移送至先立案的昌平区人民法院审理。因情况紧急,2月18日昌平区人民法院通过北京云法庭进行互联网庭审,牛宏洋律师作为北京某制药公司代理人参加庭审,向法官陈述了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解除北京公司财产保全措施使其尽快恢复生产,确保防疫物资供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昌平区人民法院遂于当日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牛宏洋律师又协助北京公司将生产许可、银行电子回单、预算拨付凭证、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等在线提交给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当日下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即解除了对北京公司账户的财产保全。目前,北京公司已恢复防疫物资生产能力,正全面安排生产保障防疫物资供应。

【案例评析】

本案是律师协助企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确保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的案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通知精神,“对明确专用于疫情防治的资金和物资,不得采取查封、冻结、扣押、划拨等财产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本案律所接到企业紧急求助后高度重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指导意见,协助企业开展法律论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积极协调北京、上海两地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帮助企业解除财产保全,助力防疫物资供应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更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资讯,欢迎浏览天津中公法考网


上一篇:农行邹城支行:一言一行树农行形象 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

下一篇:2020浙江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从《少年的你》谈关于校园暴力的法律问题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