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出台办法严管网络餐饮服务
昨日,《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公布,这是国内首个地方性网络餐饮管理办法。 图
早报记者 邹娟
昨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公布,这是国内首个地方性网络餐饮管理办法。政府首次向第三方订餐平台伸出“橄榄枝”,在强调第三方平台加强管理、建立商户信用平台的同时,鼓励平台数据与政府数据对接,形成商户、平台、政府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该《办法》将于9月1日起实施。
不过,尽管《办法》出台,但诸如张江19人叫外卖集体上吐下泻的事情仍偶有发生。昨日,记者对照《办法》规定实际走访发现,不管是商户,还是平台,都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上海自送外卖只有快餐盒塑料袋,平台送餐员流动性强不利于管理等。
明确第三方平台应尽义务
记者梳理发现,《办法》对于网络订餐各方权利和义务划定界限。
要求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入网标准,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入网审查、实名登记、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行为报告和处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要求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申请加入平台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进行审查,如有需要,应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所在地进行现场核实。
要求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记录其社会信用代码、食品经营许可证件编号、许可证有效期、核准名称、地址、经营项目、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
要求第三方平台通过与平台内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入网协议等方式,明确双方应当遵守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
要求第三方平台检查发现平台内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发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存在无许可证经营、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鼓励建消费预赔金制度
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办法》鼓励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鼓励在平台上公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信息。
鼓励建立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并在网上公示信用评价情况。
鼓励通过对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上传的信息、消费者点评等数据分析,获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线索,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鼓励对平台内的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鼓励建立消费预赔金制度及其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记者体验
平台上查不到“哭脸笑脸”评级需谨慎
《办法》规定:
第九条:(信息公示要求)
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相关信息。公示的信息应当完整、真实、清晰。
第十三条:(资质审查)
第三方平台应当对申请加入平台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进行审查。如有需要,应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所在地进行现场核实。鼓励第三方平台将平台内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许可数据进行比对,提高资质审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记者体验:
记者在某外卖App上浏览发现,平台上的商户,全部要求出示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不过,仅部分入驻商户选择公示食品监督安全是平脸、哭脸还是笑脸。
分析:
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目前,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商户部分信息共享。一来可以比对商户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利于监管。近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和上海发布共同推出上海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查询平台。消费者关注“上海发布”的微信,在左下角“市政大厅”餐饮脸谱查询功能中,输入想查询的店名,就可查到饭店“笑脸、平脸或哭脸”的“脸谱”信息,迅速了解店家的食品安全检查情况。如果查不到,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
商户自送外卖只有快餐盒塑料袋包装
《办法》规定:
第十一条:(送餐要求)
用于盛放食品的容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送餐时应当采取能够防止灰尘、雨水等污染的有效措施,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使用的送餐箱或者送餐包应当定期清洁、消毒。
有特殊温度控制要求的食品,其配送条件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配送。
记者体验:
昨日,早报记者在某外卖平台上下单一份“麻辣烫”。30分钟后收到餐厅工作人员送到的外卖,麻辣烫用较硬塑料餐盒装着,外面只简单套了一个塑料袋。当记者问及是否一直都这么包装时,工作人员表示:“一直都是,就算七八月份最热的时候也是。生意好的时候,外送会包给平台送,现在是淡季,就我们自己送。”
此外,在某地铁站,“摩的”司机汤师傅告诉记者,从三年前开始,自己早晚高峰的时候,在地铁站口接客送客,其他时候,他的身份,是多个外卖平台的骑手——送餐员。不远处,汤师傅的摩托车“坐骑”上,则写着某外卖平台的logo,其头上戴着的头盔,也是外卖平台定制的。
记者看到,他用的送餐箱,内壁铺着保温层,左边放餐盒,右边放饮料等,一些冷饮还有专门的保温袋。
“这种外卖箱还可以吧,至少下雨天不担心淋坏了,骑车的时候也不至于洒了。”汤师傅透露,和他一样,从摩的司机发展为外卖平台送餐骑手的人不在少数。三年前,正是外卖平台大量招骑手的时候,“先是大家一起培训,说明外卖怎么放,要注意什么事项。然后每天上午差不多十点的样子,到指定的地方报到,等着分单,下午两三点送完以后再集合一次,当天送餐费当天结。”汤师傅说,前两年,送餐骑手的补贴也多,一个月赚一两万元并不稀奇。去年开始,骑手的补贴几乎没了,而是按照基本工资和提成来计算。“一个月努力一点,也就八九千元吧。”
不过,汤师傅表示,外卖平台招募的“骑手”,很多要么是黑车司机,要么本身就是快递员,“赚的都是辛苦钱,而且流动很快,几乎一两个月就有很多人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