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人社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系列报道



  原标题:市人社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系列报道

  仅仅十分钟,市民李先生就给自己家刚出世的宝宝办理完医保报销手续。他指着手机中拍下的一张网页截图说:“这是从市人社局官网上拍下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有了它,这事办得明明白白,没走一步冤枉路!”

  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是服务窗口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分中心(市人社局原政务服务大厅)承担着社保、医保、工伤等几十项业务,绝大多数与市民密切相关。“来这里咨询和办理业务的,多的时候有几千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从体制机制入手,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局长张力说。

  转变工作作风,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今年年初,市人社局统筹考虑内部行政审批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中的各种要素,专门成立行政审批科,将劳务派

  遣单位设立许可、特殊工时制度审批、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立、设立中外合资(合作)职业介绍机构审批、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集中整合,统一交由行政审批科办理,并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代办制度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将所有人社系统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改变了部门内部科室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条状分割,打通了协同联动的路径。”市人社局副局长肖铁良介绍,这一举措使资源流动活了起来。以行政审批科为牵头部门,市人社局对内统筹资源,对外主动对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从而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即:局行政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集中,保障进驻分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正在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劳务派遣许可的季洪丽说,以往这个业务需要两个科室分别审批,有时一等就是一两周,现在一般会当场审核受理,经现场核查后,盖上行政审批科一枚印章即可办结。

  同时,聚焦公共服务便利化方面的突出矛盾,市人社局对业务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重新明确部门分工,简化审批流程,并在网上全部公开。截至目前,共向部分县(市、区)人社部门下放审批权限4项,消减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5项、简化服务流程4项、创新改进服务3项,全力推进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化,切实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在工伤认定、鉴定服务窗口,排起“长龙”的情况如今越来越少了。去年开始,市人社局将工伤认定材料审核权限部分下放到各县市,当事人在当地就能直接递交材料审核,需市人社局审批环节,由县人社局统一代办。青县刘远乐是该措施受益者之一,他在工作中脚部受伤,行动不便。“别说坐车去市区,受伤前俩月就是上车都费老大劲了,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知道俺的情况后,主动上门察看,告诉俺现在不用再往市区跑了,他们还把表格带到俺家里,告诉俺该准备什么材料,全程帮俺办理,没出家门俺就拿到了鉴定证书。人社局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刘远乐说。


上一篇:中国旅游新闻网:美豪酒店服务用真心

下一篇:2016中国保险风云榜:富德生命人寿荣膺优质客户服务奖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