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你变成“软骨头” 专家:某些饮食习惯是元凶
本周四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者已超过1亿人。让医生忧心忡忡的是,某些传统饮食习惯多成为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元凶”,如果不赶快改变,那么只拍人还未老,骨质已疏松。
传统饮食
无法满足所需钙量
被称为沉默杀手的骨质疏松症,发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疾病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最大危害是容易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骨折造成的活动受限还会引发另外一些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肺栓塞、坠积性肺炎等。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主任江汉介绍说,钙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推荐的钙摄取量为800毫克,而很多人的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在有些地区,钙的摄入量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为什么天津人的钙摄入量普遍不够?据介绍,合理膳食是钙的良好来源,包括奶和奶制品,豆腐等大豆制品,深绿色叶菜等蔬菜,带骨头的小鱼和小虾、贝类等。然而,天津人似乎更爱吃白米饭、白馒头、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具体到餐桌上,可能是米饭肉丸子、面条牛肉,也可能是馒头红烧肉、烧饼酱肉或是鸡蛋炒饭……总之,这些传统餐食都是钙含量非常低的组合,虽然口味不错,却不能充足供应骨骼所需的多种营养。
大鱼大肉
对骨骼健康很不利
除了钙之外,骨骼的健康还需要其他多种营养素来维护,主要包括钾、镁、锌、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A,还有合成各种物质所需要的B族维生素。其中镁本身就是骨骼牙齿中的微量成分,充足的镁能提高钙的生物利用率;充足的钾能减少尿钙的流失量,提高钙的利用率;锌也是骨骼微量成分,与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关,缺锌时骨骼生长会出现障碍;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维生素K作为“骨钙素”的活化因子,帮助钙沉积到骨胶原上;维生素A和维生素C对骨胶原和软骨的合成有帮助。
另一方面,过多的动物性蛋白质会带来过多的磷、硫元素,促进尿钙的流失。过多的脂肪也降低钙的利用率。如果我们钙补充不足,饮食不够均衡,而大鱼大肉又吃得过多,那么这种饮食习惯十分不利于骨骼健康,很可能让人还未老,骨质已疏松。
此外,江汉主任说,还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钙的吸收利用率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那些早早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除了与药物和激素等作用有关之外,常常是那些消化吸收功能很差,经常慢性腹泻,身体瘦弱营养不良的人。由此建议大家,若是存在此类情况,还应及早赴院就医。
如何知道
我是不是“软骨头”
相比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在上了年纪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一般来说,女性骨量随年龄的改变而变化,18岁时已积累90%的骨量,30岁骨量达到峰值(骨量积累终止),30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最终形成骨质疏松。
作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从早期的无症状、不易觉察,直至“典型症状”出现,如开步走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感到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骨折(髋部、脊柱、腕部等)等。因此不要等到症状出现再开始重视,高危人群(如女性、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等)一定要有及早筛查的意识。(记者 张昭)
上一篇:中国日报独家
下一篇:沈阳通用机器人亮相全国“双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