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合作促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一体化



  南方网讯 11月29日,在2019年珠海(横琴)、中山、江门、澳门消费维权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五方消费者组织签署了“跨域视频调解机制”合作协议,“澳门、横琴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共建基地”也正式揭牌。

  这样的创新机制,既是琴澳两地在消费领域跨境合作进一步延伸的体现,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一体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只是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在横琴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横琴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横琴工商局”)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优化自贸片区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商标广告、消费维权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先河。

  制度创新

  跨境办公备案及商事登记便利化

  2019年3月,《关于鼓励澳门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的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位于横琴口岸旁的横琴总部大厦迎来了一批新客人。作为全国首个跨境办公试点楼宇,横琴总部大厦吸引了首批符合条件的10家港澳企业入驻,澳门商报便是其中一家。

  “跨境办公制度降低了企业约30%的办公成本,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对接内地客户的机会。”澳门商报市场总监史晓寰如此评价。随着5月《关于鼓励澳门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出台,港澳企业横琴跨境办公制度正式确立。截至目前,该制度已吸引31家港澳企业入驻横琴。

  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跨境办公制度有利于港澳企业分步骤落户横琴。“港澳企业可以先在横琴跨境办公,近距离接触、了解内地市场,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落户的步骤和规模。”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横琴工商局与区发改局、区澳门事务局共同开发建设跨部门跨境办公备案平台,实现跨境办公备案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的信息化和全程电子化。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继续强化港澳企业跨境办公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衔接,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便利港澳企业以各种方式进入横琴发展。”

  今年以来,横琴新区港澳企业增速和增量均达到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1月底,横琴新区新增企业3459家,其中新增港资企业225家,新增澳资企业693家,澳资企业总数达2064家,澳资企业数比2018年底增长46%,数量已占全区外资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港澳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港澳投资者面对100多种表格、2000多个规范用语、数十种申报材料仍倍感头痛。如何将原本专业复杂的商事登记变为简单便利的标准化作业,是商事登记面临的工作难点,也是企业和群众办理商事登记申请的痛点和难点。

  “要破解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规定具体化,通过建立准入政策、许可程序、申报材料、填报表格系列标准,提供各种申报材料选择式范本,把各类表格填报信息由自主填报变成自主选择,即实行标准化运作。”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8个月的攻关,横琴工商局于2019年2月正式启动商事登记标准化暨网上审批中心。商事制度改革后,企业开办时间由4天缩短至3小时,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企业开办。

  智能监管

  免罚清单与企业信用画像

  双管齐下

  企业名称牌匾适当简化后未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公司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司营业期限届满需要延期不办理变更登记……这些会被处以不同程度罚款的市场经营行为,在横琴都会免予处罚。

  由于内地与港澳的市场监管规则存在差异,港澳经营者来到新环境后难免水土不服。对此,2016年横琴新区开创全国先河,发布《横琴与香港、澳门差异化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工商管理类)(第一批)》,通过对30项轻微违法市场经营行为免予处罚,减少三地差异化的市场监管规则,进一步推进横琴与港澳市场规则对接。

  免罚清单的推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港澳企业原有经营方式、运营习惯,为企业减少投资顾虑,促进三地经济融合发展。2019年,横琴工商局着手制定第二批《横琴与香港、澳门差异化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市场监督管理领域)》,梳理出40项轻微违法免罚行为,计划于12月上旬推行。

  清单制的实施有利于创造更加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在为经营松绑的同时,以信用为核心、依托企业智能服务平台的市场监管模式也在逐渐成形。

  目前,横琴新区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共汇集了各部门准入、许可、资质、奖惩、处罚、信用等数据59万余条。依托平台数据,建设“企业信用画像”,是横琴新区进行市场监管的利器。

  从行政处罚、不良行为、贡献表彰、黑名单、政府评价等方面,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将企业信用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为各监管部门提供查询、预警和分析功能。据悉,待平台数据清洗完成后,企业信用画像功能将于年内上线。

  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如被群众投诉、举报,或在经营合作中出现不守信用情况,都会影响其信用等级,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与此同时,企业的正面信息也会汇集到平台,大到获得政府行业协会的表彰,小到收到消费者的感谢信,都会留下记录数据。“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产业

  打造“五环节一平台”

  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2019年4月,“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牌匾正式落地横琴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首例,该园区成为了助推横琴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生力军。

  省广集团、英扬广告、雅仕维广告……自横琴工商局牵头组织并指导基地建设以来,截至2018年底,该园区入驻广告及关联企业176家,实现产值超28亿元,园区广告经营额占横琴新区的86%、珠海市的59%,已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广告产业的重要支柱。

  除了深入实施广告发展战略,横琴工商局也在深化企业商标品牌战略上下足了功夫。通过构建“五环节一平台”,不断完善横琴商标知识产权“全链条式”培育和保护监管体系,横琴新区正逐步迈向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经营者强化品牌意识,商标注册成为了重中之重。“格力电器300多项商标注册申请业务,在这里只要2个小时就办完了。”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商标注册只能往北京等地跑,时间长成本高,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在横琴开设窗口,为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截至目前,该窗口已受理商标申请4429件,收到国家商标局核准商标注册证2019件,其中澳门商标32件;香港商标6件。对提升珠海及横琴商标品牌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商标的培育和使用交易环节,通过进一步明确系列扶持措施、设立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窗口,“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育基地”“商标知识产权运用样板区”等功能定位在横琴岛上越发清晰。

  商标保护也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对此,横琴工商局建立跨境保护和行政执法部门协同监管执法机制,并与横琴法院共建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机制合作。同时,联合横琴国际仲裁院启动商标纠纷快速调解仲裁机制、公证处,以实现商标权质押纠纷的高效处理,充分发挥公证服务的制度优势。

  “除了完善各环节机制,我们还牵头成立了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有成员126家,其中香港成员单位10家,澳门成员单位21家。“我们将在12月6日举行第四次联盟成员大会,更好地为企业、个人和机构搭建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平台。”

  放心消费

  “互联网+”助力琴澳跨境

  “零跑动”解决消费纠纷

  在2019年珠海(横琴)、中山、江门、澳门消费维权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五方消费者组织签署了“跨域视频调解机制”合作协议。

  “这是横琴消协和澳门消委会合作建设的跨境视频调解机制上的拓展和深化。”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让区域内的消费者实现“零跑动”解决消费纠纷,各地消费者组织也可实现消费资讯的共享,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一体化提供了保障。

  早在2018年10月,横琴新区消费者协会(简称“横琴消协”)便借助跨境视频调解与仲裁机制,成功调解了澳门吴女士在横琴某地产公司购房时发生的消费纠纷,在半个小时内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20万元。

  “由于消费者居住澳门、前往横琴不便,沟通内容较为复杂,我们便联合澳门消委会采取了跨境视频调解这一方式。”横琴消协副秘书长唐田介绍,这是横琴消协首次启动跨境视频调解平台,也是内地首起运用视频成功调解跨境消费纠纷的案例。

  为促进诚信营商环境融合发展,澳门、横琴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共建基地也在消费维权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正式揭牌。

  “基地的建成有助于两地加强消费维权合作交流,有助于横琴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信用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消费领域信用建设。”横琴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为琴澳两地消费维权工作人员提供了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培训及业务交流,为促进琴澳两地消费维权“力量协同、机制互通、环境共融”不断发力。

  除了共建基地,跨境信用体系还需要平台作为支撑。在实现两地诚信店互认的基础上,横琴工商局联合发改部门,助力全国首个跨境“信易+”项目落地横琴,“信易得”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在微信小程序“信易得”上,市民可放心、便利地获得商品和服务,实现“信易购”。“信易得”架起了连接琴澳两地守信企业与守信市民的桥梁,服务对象涵盖守信市民、诚信商家、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目前,该平台已有28家横琴诚信店与223家澳门诚信店入驻,通过借力“互联网+”提升品牌影响力。


上一篇: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维权成本

下一篇:房屋中介“扣下”租金 租客房东维权无门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