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便民联系站为百姓维权
法制网首页>> 泰和便民联系站为百姓维权发布时间:2016-05-27 14:24 星期五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网讯 记者 郭宏鹏 通讯员 严琼 一个小小办公室,一桌简单的办公桌,一块金黄牌匾,闪闪的法徽在太阳光下格外庄严……,这就是江西省泰和县人民法院便民联系站的统一“着装”。
2013年,该院在全县村(居)委会设立了“司法便民联系点”,形成了法院(法庭)、联系点、联系法官三位一体辐射整个辖区的便民“网络”,实现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方便群众咨询
设立50个法律“超市”
“以前法律咨询不知道找谁,听说要跑十几里路到县城去,现在方便多了,在家门口就能进行法律咨询……。”在中龙乡开店的小李,上个礼拜,车被人撞坏了。肇事者不认账、蛮横的态度让他很是委屈,得知镇上设立了“司法便民联系点”,一个电话,法官就到他店里为他答疑解惑,并帮助他维权。
“司法便民联系点”旨在为来访群众现场或通过电话进行法律问题解答、诉讼咨询、诉前引导等;并定期在现场办理立案、送达、调解、巡回审理等诉讼事项,引导来访群众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解决争议,审查并办理相关司法确认移送文书。大大降低群众的诉讼成本,尤其方便了偏远地区的群众诉讼。
“宁可法官多跑路,要让群众少跑腿。在全县范围内设立50个便民联系点,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禾市法庭庭长陈征宇介绍道。
“自从有了便民联系点,想了解些法律方面的事,出家门走几步路就到,方便多了,以后有事就放心了。”螺溪镇兰溪村老朱向便民联系点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2015年,该院包村法官共化解各类纠纷36件,派发法律资料1800余份,解答各类法律问题100多例,还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把工作做细致
构建化解矛盾“基地”
“我今年84岁了,5个儿子都不赡养我。若不是法官给我主持公道,我早就饿死了!真是感谢他们……”肖大爷感慨万分地说道。
肖大爷长期患病,久病床前无孝子。5个儿子互相推诿都不肯赡养,这样的生活让肖大爷无法忍受,得知村里设有便民联系点,肖大爷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电话,想让法官来评评理。
接到电话通知后,禾市法庭庭长陈征宇立即到便民联系点——木龙村,并请双方当事人到村委会进行调解。在了解实际情况后,阐述相应的法律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并从情理角度进行一步一步地疏通。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的,如果你们5兄弟将来老了,你们的儿女也不赡养你们怎么办,你们要为儿女做个榜样。”陈庭长一席话,让肖大爷的5个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最后,肖大爷的5个儿子达成了轮流赡养老人的协议。看着父子和好,干警们驱车悄悄地离开了。
这是只是便民联系点解决矛盾的一个缩影。截止到今年4月, 该院派出法庭共在联系点上解决纠纷60件,其中案外协调42件,调解27件,以调解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维护了辖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官上门解惑
打造巡回审判“快车”
“村主任,搭把手,帮忙把桌子搬过来……!”说话的是泰和县人民法院沙村法庭庭长曾斌,他正找到一块空地,将“巡回法庭”的红布标固定在两棵树上,村民对这个经常往田间地头里跑的一群人一点也不陌生,都知道这个法官为了审理村里的一起母亲状告两个儿子的赡养纠纷案“跑断”了腿。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很快搭好了。不一会儿,巡回法庭周围满是来听审的村民。“啪”!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巡回法庭开庭了。虽然天公不作美,庭审中下起了小雨,但庭审照常进行。巡回法庭经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在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调解下,促使案件达成调解,儿子当场兑现了赡养费。
为了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泰和县法院对离婚、抚养、赡养、继承等涉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案件,大多通过巡回办案,把法庭开在村民委员会、学校,主动邀请当事人近亲属、同事、村委会、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委员会旁听庭审、参与调解,多方联动、多管齐下,为当事人讲道理、辨是非,既有利于纠纷解决,又通过庭审开展法制宣传,通过审理一案,实现教育一片、宣传一片的效果。
据悉,2015年以来,该院便民联系点深入乡村集市、田间地头等巡回送达560件,巡回开庭345件,巡回执行279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视频推荐
上一篇: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形势和市场变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