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汽车消费纠纷维权显成效
本报消息(记者 盛游)记者昨从金华山市场监管分局赤松镇市场监管所了解到,去年以来,该所共接到纯汽车投诉事件410起,全部完成办结,累计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500万余元。
据了解,位于赤松镇的金华汽车城内有58家汽车4S店。从过往投诉情况看,汽车质量、提车时间、车型出入、售后纠纷等问题是消费者反映的“重灾区”。针对这些投诉,赤松镇市场监管所通过设立定点联络站纠纷调解前置、破除潜规则规范4S店经营行为来破解。
在金华汽车城的汽车综合楼二楼,有一个消费维权的定点联络站,消保人员老吴在办公室里研究新“三包法”。记者看到,这份打印出来的“三包法”上标注着不同颜色的下划线。老吴说,划红线的条款是平时在纠纷调解中用到最多的,他就做了标记。“拿着国家法律给消费者和商家看,大家都没话说,咱依法办事。”
在老吴印象中,最多一次一天来了18个投诉,着实令他焦头烂额。不过,因为有他在汽车城内“安营扎寨”,汽车消费纠纷的调解速度快了不少,大部分纠纷都能当天调解完成。“这也是本着为消费者服务的初衷。”老吴说。
得益于消费调解的前置,到赤松镇市场监管所上门投诉的人少了很多。“这是三方有利的局面,而且专人专事久了可以让汽车类消费调解越来越顺畅。”赤松镇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年底,该所召集全部58家汽车4S店的售后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核心内容关于服务,关于如何避免或调解消费纠纷。
针对一些涉及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购车行业潜规则,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也提出建议,让服务全程晾在阳光下。比如汽车保养的拼油问题,新机油用不完,是要带回去还是留给4S店,要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是否接受他人用不完的新机油,这要让消费者知情。再比如按揭买车就必须到4S店指定保险公司购买车险的潜规则,不能硬塞给消费者成为一项“霸王条款”,而是应征求消费者个人意愿。
“很多消费者因为怕麻烦选择不反映,或是看到别人都接受也默默接受,这一定程度上会放任汽车4S店横行潜规则。其实,我们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都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消费者能与‘霸王条款’说不。”该负责人说。
老吴说,记得有一名消费者提出投诉,售后维修人员将刚放出的废机油,竟然直接倒了回去,如果不是发现,4S店换个机油真是零成本。事情查明后,赤松镇市场监管所对这家4S店依法进行了处罚,4S店也对消费者做出了赔偿。
下一篇:河北省工商局公布2016年度12315消费维权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