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商品批发到核能航空等领域合作 浙商见证40年中法贸易之路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赵明杰 记者 申思婕)最近几天,邱爱华和几位浙商姐妹结伴从法国回到老家青田,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邱爱华有些感慨,1978年底,她从老家青田跟随男友去往法国时,还是一个在浙江师范大学读书的小姑娘,没想到这一去就是40年。
作为曾经的法国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首任会长,邱爱华身边有很多女性浙商同她一样,以自己在法国的创业史,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法贸易的惊鸿巨变。
上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记者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额突破了600亿美元大关,达到629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5.5%,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高峰表示,中方愿与法方共同努力,继续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的合作,拓展农业、金融、养老等新领域的合作。
从“浙江经销”到“浙江制造”
“从零开始,艰苦创业。”提起刚到法国的日子,邱爱华概括了八个字。
上世纪80年代,在法国的第一代浙商,大多开工厂、餐馆维持生计。邱爱华和先生最早也经营一家小皮革厂,四年后,他们用辛苦攒下的积蓄,开了当时在法国的第一家浙商首饰批发店。
“当时主要是从韩国等地进货,然后在法国的批发市场销售。”邱爱华说,上世纪80年代,法国的批发市场比较发达,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也都会到法国来进货,相对集中的市场让他们的生意“一炮而红”。
邱爱华(右三)在法国
在邱爱华的影响下,许多在法国的浙商纷纷开始做批发和贸易,手袋、毛巾、饰品、服装……一时间,华人经销商雨后春笋般在法国成长起来。进入90年代后,欧洲其他国家批发市场陆续开放,浙商的生意也跟随国际市场的升温越做越大,在欧洲市场上开起了连锁店。只不过,商品依然以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生产的为主,鲜有中国大陆的商品出现。
一直到21世纪以后,邱爱华明显感觉到,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义乌小商品漂洋过海,迅速占领了法国批发市场。
“发展速度非常快,基本国际上流行什么,义乌就能很快地接到信息制作出来。从设计到制造都非常好,法国人非常喜欢。”邱爱华觉得,这与祖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分不开。国内制造业的兴起激发了浙江经销商的热情,“我们要把‘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带到世界的舞台上,带动经济的发展。”
面对祖国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和开放包容的对外环境,邱爱华和身边打拼多年的姐妹,把希望寄托给了更加年轻的二代、三代浙商。“年轻人有知识,站在第一代人的肩膀上,他们进入到法国社会越来越多的行业,做律师、当医生、做高端酒店。”
踏上法国的浙江资本
一个月前,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马)发布了2018年的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18年森马实现营收157.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68%。原因之一在于法国SofizaSAS公司2018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的纳入合并。
森马收购法国知名童装品牌 图片来自森马官网
SofizaSAS是法国知名童装品牌Kidiliz集团的唯一股东。去年10月初,森马以自有资金1.1亿欧元正式收购Kidiliz集团全部资产,一并将后者旗下的15个童装品牌,8家子公司收入自己的品牌矩阵之中。
一边是土生土长的温州服装品牌,一边是散发异域薰衣草香气的童装集团,此举收购后,森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童装企业。森马方面表示,从长远来看法国童装业务的加盟加快了公司国际化布局进程,将有利于完善公司从大众到高端定位的多元童装品牌组合,“在产品研发、品牌运营、供应链管理、零售管理等方面,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有着较好协同机会。”
森马并非个例。前往法国收购之路上的浙江品牌队伍浩浩荡荡,开元旅业、万事利、诺力等知名浙企均在其中。
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浙江累计有104家企业在法国投资,投资总额为4.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备案额为4.1亿美元。2018年,浙江与法国进出口贸易额79.1亿美元,同比增长8.1%。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兰健认为,浙江与法国经贸合作基础良好,双方在贸易投资领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浙江与法国贸易商品以服装、纺织品、美容品及护肤品、酒类、家具、照明装置及零件等产品为主。法国的汽车、奢侈品等优势产品在浙江市场潜力巨大。”
向浙江转移的法国企业
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二局局长朱英最近有点忙。下个月,她将带领海盐中法国际合作产业园的相关代表,到法国、瑞士等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
位于海盐的中法合作产业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5年,浙江省商务厅组织认定了10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海盐的中法合作产业园就是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园区已经集聚了世嘉精密机械、泰欣塑料模具、唯泰金属制品等一批电子信息、机械设备、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国高端项目。2018年,最早入驻产业园、为秦山核电站做服务配套的法国项目——阿海珐旗下法马通核电服务有限公司,全年产值达到六千万元。
2018年,阿海珐旗下法马通核电服务有限公司入驻海盐中法合作产业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朱英说,最近几年,一些原先落地在上海的法国企业,纷纷选择转移到海盐或在海盐开设分部。“海盐经济开发区有港口,物流非常方便。产业园在税收、公寓配套、子女就学上都有政策优惠,这都是吸引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的因素。”她透露,今年已经有法国的高端奢侈品物流仓储项目有进驻意向。
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法国在浙江省投资设立804家企业,合同外资32.8亿美元,实际外资21.6亿美元。“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在核电、航空、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船舶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兰健说,浙江下一步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航空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高地,与法国在航空、铁路、船舶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如今中国法国两地跑的邱爱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现在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在法国的认可度非常高,中法关系也十分亲近友好。”她认为,新一代的浙商,将把她这一辈人带来的“浙江制造”,升级为“浙江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