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企业家曾祥国四进看守所 缘于被同一对象以不同罪名四次举报(2)



  何况,该判决作出后,各被告人没有上诉,可以证明所有人对该判决认定的事实没有争议。

  民事方面,虽然曾祥国向省高院提交了14号文件,并且省高院和最高院都确认了广厦公司解除承包合同这一事实,但该文件并未影响判决结果。2017年,对最高院判决不满的泰利公司又以曾祥国妨害作证案起诉意见书和两份司法鉴定意见书作为新证据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又以3619号民事裁定书将其驳回。该民事裁定书还写道:“原判决认定泰利公司并非案涉项目合法投资人的主要依据是一开部与广厦公司签订的《内部项目承包协议》以及未经涂改的《收款收据》、《进账单》等证据,而不是14号文件。”

  第五,乌当区人民法院无权认定最高院生效裁判存在错误。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有权改变下级法院的判决、裁定,下级法院必须在审判方面服从上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判决、裁定有执行的义务。这是我国法制统一原则的具体化,也是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稳定的必然要求。联系本案,22号刑事判决书和最高院的民事判决书还处于生效状态,曾祥国家属还给主审法官送去最高院刚刚下达的驳回泰利公司申诉的裁定书,乌当区法院理当服从两家上级法院的裁判,认定泰利公司与广厦公司是承包关系。

  目前,贵阳中院二审尚未宣判。

  第一至第三次举报

  记者在关注本案和第四次举报情况的同时,也了解到之前冯健、孙伟三次举报曾祥国的情况和相关案件,感觉这对理解本案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第一次举报发生在1995年年底,合作破裂不久。冯健、孙伟等人向省检察院举报曾祥国向规划局官员马某行贿,导致曾祥国被捕。侦查机关找不到相关证据,不久又将曾祥国释放。第二次举报发生在曾祥国获释不久。冯健、孙伟等人又向有关部门举报曾祥国诈骗50万元。曾祥国被捕,之后又被释放。第三次举报发生在1996年七八月间,冯健、孙伟等人勾结广厦公司副总经理曾祥和举报曾祥国贪污广厦公司10万元。

  第三次举报造成的影响最为恶劣。

  为策应这一举报,他们暗中将《公司内部项目承包协议》签订后交给广厦公司的250万元“承包定金”涂改成“投资”,并在泰利公司转给一开部250万元的进账单“款项来源”空白栏写上“投资”二字……1996年8月,凭着这样的证据,而且是复印件,贵阳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侵占广厦公司10万元为由批准将曾祥国逮捕,之后提起公诉。

  负责审理该案的云岩区人民法院发现这些证据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几经交涉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得出“这些证据与原件不符”的结论。然而,再开庭时,公诉人不辞而别。随后,贵阳市检察院又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贵阳中院以证据不足作出无罪判决后,贵阳市检察院又抗诉……

  200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司法机关取证必须实事求是》的评论员文章,对有关检察人员提出严厉批评,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认定曾祥国无犯罪事实,宣告曾祥国无罪。曾祥国重获自由。

  曾祥国身陷囹圄时,冯健、孙伟等人勾结广厦公司副总经理曾祥和,以广厦公司董事会的名义将广厦公司“注销”,私分原属广厦公司的巨额资产并将各人分得的资产转为新注册的“佳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信公司)的股金,还将原属广厦公司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商品房注册登记证》变更到佳信公司名下,将原属广厦公司的70余套商住楼预售,得款1830余万元汇入佳信公司账户……

  曾祥国重获自由后发现这些情况,一边上访,一边提起民事诉讼,直至贵阳中院作出民事裁定:广厦公司除曾祥国个人投资外没有其他投资主体,冯健、孙伟等人涉嫌经济犯罪,将犯罪材料移送贵阳市公安局查处。2007年,贵阳市中级法院作出本文第一章提及的22号刑事判决书,确认冯健、孙伟等7人犯有职务侵占罪。

  了解四次举报情况的人说,前面三次明显都是诬告。既然如此,第四次会不会也是诬告?

  贵阳市公安局关于冯健、孙伟等人职务侵占一案的起诉意见书也写道:冯健、孙伟等人认为,不把曾祥国告倒,其侵占意图就不能实现,因此设计了三套方案诬告曾祥国,一是行贿原规划局马某,二是诈骗50万元银行贷款,三是侵占广厦公司10万元……

  结语

  确实,曾祥国涉嫌妨碍作证罪以及冯健、孙伟等人对曾祥国的四次举报,让人产生太多的疑问:为什么三次举报明显涉嫌诬陷,都没有受到追究?为什么22号刑事判决书确认的性质如此恶劣的职务侵占罪,只有“有前科”的冯健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其他同犯都被判处缓刑?为什么之前因为绑架罪、贩卖毒品罪被法院判处20年有期徒刑的冯健,仅仅过了4年又犯了职务侵占罪?冯健、孙伟等人还涉嫌多种严重刑事犯罪,为什么均未受到追究?坊间流传“孙伟的父亲退休前是贵州省检察院的副检察长”,这是真的吗?曾祥国老之将至,且已罹患癌症,还在穷于应对当地复杂的社情,错失了20年房地产即自己事业的黄金期,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贵阳企业家曾祥国四进看守所 缘于被同一对象以不同罪名四次举报 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6724169947901067790/


上一篇:严查贪污挪用惠农资金,青岛聊城通报4起典型问题

下一篇:新疆哈萨克牧民的新生活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