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 上半年纠纷化解率100%



万科城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在巡逻中

  万科城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在巡逻中

  提前介入 从源头化解基层矛盾

  “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工作自去年开展以来,从数字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在坂田街道已经取得了“看得见的成效”,实现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在纷繁复杂的矛盾化解工作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中,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坂田街道依托三级联调框架,实现重心下移、阵地前移。街道在12个社区设立民意诉求服务小微矛盾调解平台;在2家医院、3所学校、5个工业区、6个社区警务室和7个物业公司,设立23个多方协同化解专项调解平台,并派驻街道职能部门人员、调解员、社工、律师、法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进驻,组建起1152人的调解队伍,实现了第一时间到第一线进行现场调解,为就地化解提供了条件。今年以来,这些遍布在街道各处、居民身边的小微矛盾调解平台发挥了“毛细血管”般的作用。

  街道层面,坂田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把城市更新、征收、医疗、劳资等苗头明显、易导致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领域纳入,定期评估风险,研判信息、商讨措施。对于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由领导小组根据纠纷性质,协调相关事权单位提前介入,集中力量化解。

  在天安云谷城市更新项目中,街道建立了完善的重大项目信息员队伍,实现项目实施日常动态的实时掌握,取得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处置的主动权。由于预警及时,自项目实施以来街道共妥善处理涉及该项目的劳资及搬迁纠纷二十余宗,涉及员工1100余人,取得了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效果。重大项目信息员制度实施以来,已对辖区30多个重点项目开展成功的矛盾预警工作,无一发生重大维稳事件,大多数隐患往往在刚触发之际就得到妥善处理。作为龙岗区的经济龙头,坂田辖区内各类企业聚集,此类经济和用工纠纷呈比较明显的分布。对此,街道实现源头参与调解,把与基层联系紧密的厂房业主、企业工会干部、职工代表、其他积极分子等组织起来,建立起有1411名企业信息员的队伍,覆盖辖区51个工业区调解室、309个企业调委会、778个企业工会。每日信息报送、每周情况分析和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判矛盾纠纷,实现隐患信息早发现、早上报、早介入。

  “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当然要担当重任。街道今年来深化了“法官进社区”制度,协调坂田法庭法官分片包干,1名法官挂点两个社区,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机制,并鼓励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从源头上消除后续缠访、闹访隐患。23名专职律师作为社区法律顾问,参与纠纷调解,定期到社区举办法制讲座,接受法律咨询,进一步提升了纠纷调解的专业化水平。

  地处“深圳中心”、又是龙岗区经济重镇的坂田街道是深圳东进龙岗东部中心发展的主引擎。在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中,今年上半年,街道继续围绕打造坂雪岗科技城、建设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的中心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上半年,街道辖区发生各类纠纷一千六百余宗,化解率100%。其中,街道层面诉求中心调处宗数同比下降10.32%,占总数1.9%;社区、企业、行业调委会层面调处宗数同比上升27.24%,占总数41.8%,矛盾化解阵地不断前移到最基层,多方协同化解模式凸显长效。

  如今成效的取得要追溯到去年。当时,街道以全区创建“广东省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为契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模式,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坂田街道2015年改革计划》。今年,坂田街道该模式的运转已游刃有余。在龙岗区第一季度形势分析会上,坂田街道就“加强在法治框架下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发言。此外,深圳市推进居住登记暨推广“警楼共建”现场会、龙岗区“蓝手环”反信息诈骗宣传月启动仪式分别在坂田街道召开,区政府办公室刊发的精神卫生工作会议纪要要求推广坂田街道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先进工作模式。

  反信息诈骗 从点到面全铺开

  连日来,信息诈骗引发悲剧结果的事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信息诈骗这一久拖不决问题的热议。为有效遏制辖区各类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坂田街道投入近40万元,全方位立体化深化反信息诈骗宣传工作,让群众了解这类诈骗的惯用伎俩,并不断警觉新的诈骗方式出现,避免财产损失。

  在反信息诈骗宣传攻势中,街道领导亲自研判,在辖区派出所及社区治保会每周一研判、每月一会议的基础上,对辖区各类诈骗案件发案形势、作案手法以及受害人特点进行深入研判,形成防范意见,并据此指导辖区宣传工作重点及方法手段。辖区派出所牵头对2015年以来各银行及各住宅区发案进行分析研判,制作诈骗警情案发热点地图,并由分管副所长带队指导相关社区工作站强力开展宣传工作。

  反诈骗宣传活动在坂田进小区、企事业单位、家庭等,辖区各种宣传栏遍布汽车站、公交站台、商业中心、各小区进入口及电梯通道、公共厕所、地铁出入口、地铁10号线施工现场挡板,实现区域性覆盖,16个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反诈骗宣传知识,不留一个死角。政府短信平台、企业内部短信平台、校讯通等也利用短信充分参与进来。反诈骗宣传可以说无处不在,建起人们心理和行动上抵御的防线。

  4月28日在天安云谷举办的“云谷音乐汇”活动中,团工委借用音乐节目、免费赠饮等吸引群众,并且在歌唱节目间隙植入几分钟的反信息诈骗宣传,起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街道针对重点人群因地制宜建立了相应的举措,各社区建立一支5-10人的专职反诈骗宣传队,在社区民警的专业指导下,实现反信息诈骗宣传活动常态化;辖区派出所以反信息诈骗案件案发热点、辖区金融商业中心为据点,不定期联合相关社区工作站开展重点区域反信息诈骗宣传工作。

  针对老年、退休人员等诈骗案件容易上当的高危人群,街道以案说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宣传:组织社区民警对辖区老年活动室、城中村等中老年退休人员、外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宣传,列举常见案例,提醒中老年退休人员遇事要多与子女商量或拨打“110”咨询、报警,避免上当受骗。

  对精神障碍患者及时报备 给予关爱

  精神障碍患者近年来产生的社会问题正逐步被关注。对于居住在辖区的精神障碍患者,街道结合辖区实际,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紧扣排查监测、救治救助、档案管理、后续支撑四个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开展,不断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防治管理水平,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实现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零发生”,区政府办公室刊发的精神卫生工作会议纪要要求推广坂田街道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先进工作模式。

  这个先进的工作模式首先源自街道的领导重视,靠前指挥。街道成立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抓、分管宣传工作的街道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出台《坂田街道精神障碍患者筛查随访工作方案》、《坂田街道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工作方案对职能部门、社区工作站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一季度一督导一通报,落实定期信息交换制度,每年3、6、9、12月份进行一次辖区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交换。

  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痛点”在于,及时发现新增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显示已回原籍的患者重新回到辖区生活)并妥善处置的难度较大。据此,街道对排查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广泛发动社区平安志愿者、各级治保组织人员、社区巡防员、交通协管员、计生协管员、物业小区保安员、网格信息员、楼(栋)长、小店业主、热心群众等群体,以及对外窗口,特别是办理低保、医保等业务单位部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现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立即向街道职能部门反映。例如,辖区内一个患者,正是因为家属在给其办理低保时向工作人员透露该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及打砸行为,窗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该信息上报所属社区工作组。经核查以及与家属沟通,确定为新增的高风险精神障碍患者,街道随即协调将患者护送康宁医院就诊。

  各社区“五位一体”专项小组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每月至少一次的面访,建立患者档案。针对以往评定过风险等级较高或其监护人履行职责不积极的患者,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安排专人定期跟进,通过上门走访等形式与其监护人联系,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定位手环发放到每一位高风险患者手中,监护人可通过手机APP进行跟进定位和拨打监听,明确患者位置及监听患者周边声音情况;坂田社区工作站建成了以代表温暖、爱心、美好之意“橙丝带”命名的精神障碍患者关爱服务中心,工作日期间由坂田卫监所医生、残联专干、卫生专干值班,周末由社区义工、志愿者值班,为患者提供病情鉴定、指导治疗、沟通平台、隐私保护等关爱服务。

策划/游宇 郑元利

文/图 李薇 余胜容 沈婷婷 陈瑜丰


上一篇:2016年10月1日《广西法治日报》已刊公告

下一篇:《法治进行时》解析安防新招 360智能摄像机成看家法宝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